实施完成科技项目34项,获得科技奖励37项,取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10篇,每年为矿井创造效益1000余万元,累计获得各项荣誉30余个。这是南屯矿煤层自燃防治技术创新团队三年来的丰硕成果。 Ih^ #4X|
6tGymH3Q
这个矿煤层自燃防治技术创新团队自成立以来,坚持以解决矿井自然发火难题,探索自然发火规律,寻求防治自然发火方法途径为目标,积极探索团队建设方式方法,持续提高科技创新力,加强优秀科技人才培养。团队成员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为矿井转型提效、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tLio.HO
KP
Sla}O2
精选人才 健全机制 56IuY$Z
c(Whbg8',
矿井开采年限长,井下采区条件复杂,大面积采空区连成一片,深部采区地质构造多,煤层埋藏倾角变化大,随着开采范围的扩大,矿井防治自然发火工作成为一通三防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面对这些阻碍矿井发展的困难与瓶颈,这个矿组建煤层自燃防治技术创新团队。
wW$#UL
g }A;
该矿坚持把创新团队建设作为培养锻炼人才的重要抓手,为创新团队建设提供良好平台。矿长担任团队带头人,精选人才配队伍,以煤层火灾防治为主要研究方向,构建煤层火灾隐患识别、监测、预警和控制的技术体系,开拓创新,不断提升矿井煤层自然发火防治水平,保障矿井安全生产。 ] QtL=py
kc
tw[S[
健全制度,完善基础是团队有效管理和高效运行的基本条件,为保证创新团队规范运作,科研工作顺利开展,该矿研究制定了《南屯煤矿关于加强创新团队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了团队例会制度,定期召开煤层自然发火防治工作会议,建立专项会议记录,建立工作总结制度。建立激励制度,按照获奖等级及发表论文数量分别给予一定奖励。以矿三级培训中心为基地,加大人才培训力度。三年共拨付科研经费400余万元,有效改善了团队科研条件,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积极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每年共同研究各类科研项目十余个,不断提高团队科技研发实力。 >za*.
3z+H+E\
科技攻关 创新发展 ip~yE&)
66v>7t@
煤层自燃防治技术创新团队积极开展多项课题研究,积累了丰富成功经验,逐步完善了灌浆系统、惰气防灭火系统及束管监测系统等多项基础设施,取得丰硕科研成果。 vv>aI GNU
f$Q0v^4 D'
近三年来共实施完成了省级科研项目12项,公司级科研项目12项,完成矿级科研项目10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6项,公司级11项,矿级20余项;取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 3项;在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出版著作一部;建立避难硐室,创造显著效益。该矿根据集团公司《井下避难硐室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意见》要求,于2010年率先完成采区避难硐室系统建设,该研究成果成为了全国低瓦斯矿井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首家示范化矿井,为山东省的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提供范例,为全国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提供借鉴,已在山东省内煤矿大规模地推广。并于2011年在北京聘请有关专家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技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利用先进技术,解决实际困难,矿七采区深部,由于村庄搬迁、生产接续等因素,煤层自然发火隐患增多,防治难度加大,创新团队应用了阻化、惰化、灌浆等防灭火技术手段,以及微震动力在线监测、大直径钻孔缷压等防治冲击地压等技术措施,保障了工作面安全回采,解决了生产的难题。 <f'u{q3
E@aIv
激励创新,激发作为 m)V]Jv5
rB3_[FE3
该矿创新团队成立的目的之一就是在科研项目研发过程中培养优秀人才,调动广大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增强矿井技术力量。 KEQ,.&J_
lRZ=ZM%
三年来团队成员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创新团队带头人李树荣2010年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荣誉称号,核心成员郝迎格被集团公司推荐参加山东省中青年专家评选,冯增强被评为济宁市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成员张彦宽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等。团队成员学历水平不断提升,现有博士1人,硕士5人,大学8人,大专1人。副总工程师马旭参加了国家局组织的赴日技术交流和培训,团队成员全部参加了煤炭系统要求的煤矿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培训,并取得相关证书。3人参加上级集中组织的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2人被矿聘为兼职教师,参与矿职工教培中心组织的职工技术培训,将团队掌握的技术知识传授给广大职工。(杜长芬 严传法) eOI
+q&Fo9
On-!bi*ARI
E]X\hiKX
"AiY1t)E
<_P:CrxH
kP)9q$vX
|
一共有 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