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09a
Q# jjD
,'A
在甘肃省瓜州公路管理段有一名老党员,他像一面旗帜一样,始终飘扬在公路战线上,他就是张富贵同志。张富贵同志1932年出生于甘肃省瓜州县(原安西县),1949年10月参加工作,先后在瓜州公路管理段的双塔、马莲井、瓜州、十工等道班和马鬃山边防公路管理段工作,曾任班长、领工员、施工员等职。1971年作为酒泉公路系统的先进工作者参加了全国工交工作会议,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1977年获甘肃省革委会劳动模范称号,1986年退休,隐患重病于2012年8月离世。 @$WHwIm
IU6qFD)}
张富贵同志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被周恩来总理接见是他的骄傲,也是甘肃瓜州公路管理段的职工永远难以忘怀的记忆。在建党90周年之际,笔者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对张富贵进行了采访。 /]\w2iH
u7w
AXU(
张富贵告诉笔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们养管的公路都是砂砾路,他所在的站班仅有16人,养管的路线却长达39公里。为保证公路的安全畅通,工人们赶着毛驴刮路车,刮到哪里,就住到哪里,风雨无阻。那时候条件非常艰苦,为抵御大漠戈壁上的严寒,养路工们穿着用羊毛擀制的毡靴,披着羊皮袄,晚上睡觉盖着羊毛线编制的“合被子”。道班使用的养护工具是用芨芨草编制的抬筐和抬笆子,还有最原始的木制大轱辘车。当时的工效考核也比较原始,是用铁锨的磨损程度来计算工人每天的工作量。 Dlbj'3E
aOH1DqX
当讲到上世纪60年代养路工人自力更生、开荒垦田的艰苦情形时,张富贵非常自豪地说:“那时正是3年困难时期过后不久,各方面条件都很差,他所在的十工道班也面临着粮食短缺问题。1966年冬,根据上级号召,他带领道班养路工,在十工六队以西的荒滩上开荒种地。每天天不亮就去垦荒,饿了就点把火把馒头烤一下,虽然馒头表面已经烤焦,可中间仍被冻住,啃都啃不动,用劲咬,只有几个白牙印,工人们呼出的气在胡子上结成了冰块。尽管这样,16名工人谁也没有叫过苦,硬是靠双手开出了150亩地。在第二年秋天,我们居然收获了12000余斤粮食和蔬菜。” =K9EOG
TI^+:U'
在谈到被周恩来总理接见的情景时,张富贵情绪非常激动,眼中不时流露出兴奋的光芒,似乎五十多年前的一幕又回到了眼前:在参加工交会议期间的一个晚上,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及李先念副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小会议厅接见了会议代表。接见时,周恩来总理点名问:“十二道班的代表来了没有?”张富贵在后排回答:“来了。”曾于1937年4月带领红军西路军英勇走出祁连山、到过十工的李先念副总理纠正说:“那叫十工,那地方我去过,比较艰苦。”周恩来总理听后,忙叫人把坐在后排的张富贵安排在了前排。 V.9fj|E|p
[u[{9Dl=V
“你是十二道班的吗?”周恩来总理向张富贵问道。 n5*+,hv{
:wm a= Eb
“不是,我是十工道班的。” C
\.?g
MK#zP a
“哪个十?” d@=8#.@
+`3oh5,4J
“六七八九十的十。” ']pMPO
mGA/^:[
周恩来总理点了点头,又问:“你们养39公里公路,是不是?” m1D!0
;(N
c1fG>4e
“你们只有16个人?” 0&
1
pH2$9`(QE
张富贵不停地点头说“是”。 fm9}W
)A:8).bj
讲到这里,张富贵激动得老泪纵横,他喃喃地说道:“总理还详细询问了十工道班的工作生产情况,对我们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更难以相信的是会后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给我们十工道班赠送了一台“东方红”75型推土机。我当时兴奋得一夜都没有睡着觉。当推土机开到道班后,我们每个人都用手摸了再摸、看了再看,高兴得像小孩过年一样。” dAY*qb="
)8Ec&;fI
后来,为了纪念周恩来总理,也为了纪念公路发展的历史,酒泉公路总段于1994年建成公路陈列馆,珍藏了周总理赠送的“东方红”75型推土机以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酒泉公路人使用过的养护机具。他说:“回忆往昔,对比现在,我深深地感到我们养路工人的地位、待遇比过去好了不知多少倍,而且公路面貌大变,养路机械化程度也大大提高,工人上下班都乘坐着豪华大巴,道班宿舍实现了公寓化管理,这些,在我们那个年代想都不敢想啊!” +#`# l$W
'^k}IR4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五十多年过去了,张富贵已退休多年,但他一直关注着公路事业的发展。几日前我在段机关办公楼二楼楼梯口碰到了气喘吁吁的退休老工人张富贵同志,他蹒跚着几乎爬行在楼梯上,由于剧烈的咳嗽,使得腰身佝偻得更厉害,他一手吃力地扶着楼梯,一手拄着拐杖,我赶紧过去搀扶住他,当问及他办理什么事情时,他颤颤巍巍地告诉我,是来交第二季度党费的,于是,我将他搀扶到了段三楼政工室。政工干事告诉我,张师傅就是这样,每一季度准时前来交党费,从来没有耽搁过!看着眼前这位老人,我觉得心里沉甸甸的。 CK\[lU
."C cs
这位老人一生拥有的荣誉很多,但他却始终保持着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素养和品质,他热爱公路事业,在公路战线上奋斗了一辈子,经历了我们这一代人没有遇到过的饥荒和艰苦。乐于奉献的他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善于了解别人的疾苦并给予帮助,却从不关心自己的身体,因为积劳成疾,落下了一身的病痛。退休后他仍然关心着单位公路养护工作的进展情况,虽然身体多病,还是坚持按时参加单位组织的老职工座谈会和各种活动,还时不时地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和意见。 'Nm;B
|MeW{S:PW
我想这是一种信念的支撑和坚持。 P"f%eKW#`
3
g)'3KAh
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老党员、老同志,他们虽然没有很高的文化层次,却都晓以大义,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在生活中艰苦朴素,事事以身作则,就如交党费这件很小的事情,他们一直都在坚持,在汶川、玉树发生地震时,张富贵同志带头捐款200元,其他的老党员也毫不落后,纷纷拿出平时舍不得花的百元钞票捐献给灾区,有一位已故老党员,家庭并不富裕,竟然拿出来1000元缴纳特殊党费,此举震撼、感动了所有的职工!他们像一面面优秀、先进的旗帜一样,始终飘扬在职工们的心目中,也激励着年轻的共产党员。 ,mgWWHi
W}Z+wzi\K
是啊!公路事业能够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老一辈养路工人的无私奉献,虽然张富贵走了,但是我们年轻的公路人要继承老一辈公路人艰苦奋斗的精神,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铺筑通天大道。(蒲永燕) S$6 fI%+
.
u=A<eD
|
一共有 2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