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新报道看通钢新景象:工人阶级失去的只是锁链 cjA\,c_f-
LS7j^QrML
云淡水暖 )y-=|(rv
y2QHx]1dy
&gL_cP7H
《瞭望新闻周刊》33期(最新一期)发表了一组有关通钢的报道和评论,总共有四篇, “通钢悲剧的逻辑”(王健君)、“通钢事件是我国劳资关系发展的标志性事件”(杨琳)、“迷信行政权力的重组悲剧”(叶檀 评论)、“正走出阴影的通钢”(褚晓亮 王晓明)。 T-"8b
<s
.'Y:0'#70
除去“学者”叶檀女士的老调重弹,其余的三篇报道,力图以更深入细致的视角,反应事件亲历者们的声音。特别是一些参与了改制执行阶段操作者们的声音,这如果与前段时间的相关报道联系起来看,会更有所得。 J!\uYq\I
chR`G*Q5Z
有意思的是,第一篇报道的记者,开篇引用了通钢一位退休工程师的话:【“调查研究是‘十月怀胎’,作出决策、解决问题是‘一朝分娩’。”…两周前“一个人被活活打死‘的通钢悲剧,’完全是不走群众路线的结果。】 i38.
k 0
9XO/E
不能不说这位退休工程师具有比吉林省目前已经出来表态的国资委副主任、政府秘书长等人,具有更为具备说服力的认识,高官们坐在舒适的办公室里制定种种改制“方案”、“计划”,究竟有多少是顺民心、合民意、讲道理,循实际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检验,结果怎样,已见分晓。而上述退休工程师的方法论,应该来自毛主席的《反对本本主义》的论述。 zG4hvzRM
#Jz}4RD${i
毛主席的原话是“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毛主席还说“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换一句话说,他一定要产生错办法和错主意。” 7i:_[ z9r
}/mBr+d
但是,面对通钢自2005年被“强行”改制以来所凸现的、日益增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相关方面的领导,特别是国资委、省政府那些言之凿凿地说“2005年通钢集团引进战略投资者建龙集团等,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重组后,得到了较快发展。”的领导们,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了么? V;vsQn}
T[m$:1
结论是否定的,现实说明了一切,报道说: ]h*i!r_
gdzL@MLC
【从焦化厂现场回到办公楼的吉林省国资委副主任马明,向在当时也在通化钢铁的吉林省副省长王祖继汇报称,在有人身攻击的情况下,企业工作人员已不敢出头做工作,建龙集团和省国资委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中午11点前后,吉林省副省长王祖继传达了意见,调集警力,对现场布控。待伤者诊断出来后,再追究打人者的责任。…中共通化市市委书记齐晓光则要求,在场的通钢集团领导提供闹事者姓名。】(《中国新闻周刊》) Ycj7n^7
]m]#ORrpD'
可以看出,当时有大批的中高层政府官员在现场处置,如果职工群众对政府官员的信任度足够地高,政府官员作出的各种指示、号召足够地有效,在场的职工群众内心的诉求得到及时的回应,何故有后来的悲剧。而事实上是: ]MqfQ 9
vb[{_iw
【最令刘吉(退休工程师)不能理解的是,当7月24日下午事态已经失控后,从15时到18时的3个小时内,省政府分别以“暂缓”、“终止”、“永不”,连续作出了三份停止重组的省政府决议,以期平息事态。“自2006年以来,因通钢改革矛盾的上访一直不断。就在7月10日还有职工去长春上访,都没有触动主管者去解决问题。现在,3个小时作出3份决议,决策者的行为给群众留下什么印象?”】(《瞭望新闻周刊》) X;< 2i@wH
noji(;K
老工程师问得好,职工群众“因通钢改革矛盾的上访一直不断”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政府官员们是否做到了深入最广大工人群众中间去,做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把“怀胎”做足,“分娩”就在其中了呢?显然没有。而广大工人群众争取的是什么?相关政府官员们是心知肚明、还是盲人瞎马?
}_Tx_3T
Sz*7 KCf
报道说: uT ?<%6 I
W-&a/0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常凯教授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现在的工人已不再像国企改革之初那样懵懵懂懂了。如果改革措施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职工权益保护考虑不周,工人已经不再答应了。”…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政党长期执政。国有企业职工接受党的教育最多、政治觉悟最高、组织纪律性最强,是我国工人阶级的核心力量,是党保持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重要根基。作为劳资双方的中立者和矛盾调处者,政府部门在处理国企改革所引发的劳资矛盾时,其立场应该更加靠近工人。(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瞭望新闻周刊》) xW_Bbb9w]
pX#,b :9
草民以为,给工人群众戴上“国企改革之初那样懵懵懂懂”的帽子有失客观,正是因为“企业职工接受党的教育最多、政治觉悟最高、组织纪律性最强,是我国工人阶级的核心力量,”,工人群众相信这样那样的改革、改制“一定会”带来他们长远利益的“保证”,特别是还有为国家的发展强大而奉献的传统情结,才在“之初”没有对抗情绪,但是,当最广大工人群众的切身利益被日益剥夺的时候,当国有资产通过各种各样的“运作”变少,而私有者的话语权在各种各样的“运作”中越来越膨胀的时候,工人们发现,他们面临的,是资本的锁链,这个锁链的厉害之处,就是顷刻之间让你生活无着,前路渺茫。 QvVnUbOD_3
d`UE?n:
【最惨重的是造成技术工人的大批浪费。改制前,通钢技师以上的职工1000多人,改制后仅剩下300多人了。…2006年10月份,通钢办公大楼出入要预约登记,二楼的经理办公层加了一道隔断门,从楼大门到二楼加了两道警卫。…建龙除了强硬的成本控制和利润第一外,并没有在技术和管理上拿出让通钢职工信服的本领,尤其是管理上的粗暴和缺少方法。…“在收入上过高拉大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人的差距,依靠体罚和罚款贯彻执行力,不是把工人当做企业财富而是像机器一样对待工人,让自己与通钢职工完全处在水火不容的对立面上。”】(《瞭望新闻周刊》) |_P&O<n
O*;$stk
有理由认为,自从一个总公司党委书记可以同普通职工打乒乓球的场景,转换为一个“通钢办公大楼出入要预约登记,二楼的经理办公层加了一道隔断门,从楼大门到二楼加了两道警卫”场景之后,资本“专政”的格局,已经形成,卓别林在电影《摩登时代》中展现的资本家对工人如同机器的含义,真实地展演。 {Ce[aW"D
TI6:r9+~
然而,事件已经过去半个多月了,人们并没有看到一个颓败和混乱下去的通钢,而是看到了一个面貌一新的通钢,虽然“现在,通钢工人的情绪还是比较压抑的,把劲头都用到了生产上。”,但是,能够迅速“把劲头都用到了生产上”,就是比较好的阶段性结局。【“这一段时期的生产形势非常喜人,不断创出历史新高。”通化钢铁股份公司生产处处长赵国越手里拿着一份生产数据单告诉记者。】 V
qk,y
d /@[ @
毛主席讲的“群众路线第一”,就是要把绝大多数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成为工作、事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而从通钢干部、职工热议的“通钢向何处去”的内容来看,通钢人的自信心和决心至关重要: ,7itY}r*
{>6T"
【一是坚持通钢集团自己干,通过自身努力做大企业。受访的很多职工都持这样的想法。…二是继续走重组之路,再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但选择的合作伙伴一定要让职工真正放心。这样的合作伙伴不应是资本炒家,…三是先自己干再适时择机重组...】 D>gxh
p]-6@h$+
其中有两个方案,都立足于“自力更生”,即便是重组,也要引进真正的让职工放心的,并非资本独裁化的那种合作方。 r6f4|D
h8f,
有理由为一个社会主义的新生的通钢而期待,工人阶级失去的,只是锁链,私有化的锁链。 'AW_jqu
Bs%_H]_m
转新华网 nsS4%ysC
|
一共有 0 条评论